栏目导航

相关文章

联系我们

  •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西藏路与武汉路交汇处众悦广场23层
  • 邮编:238000
  • 电话:0551-65715559
  • 邮箱:ahyjdl@126.com
火狐体育登录

共享促共富——方大萍安钢铁“十四五”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纪实

来源:火狐体育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21 18:40:43

  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共同富裕国家战略纵深推进、高水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,方大萍安钢铁以钢铁工业的硬核实力为基,以民生福祉为导向,通过经济赋能、产业造血、民生兜底、绿色惠民的多元实践,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答卷,让钢铁的力量真正转化为惠及员工、润泽乡土、回馈社会的共享果实。

  坚实的经济实力是共享发展的前提与根基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方大萍安钢铁顶住钢铁行业需求收缩、原燃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压力,实现稳健增长,累计出售的收益突破千亿元大关,以实打实的经营业绩筑牢共享发展底盘。

  方大萍安钢铁坚持“依法纳税、诚信纳税”,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2012年重组以来累计上缴税金106.7亿元。企业获评“江西省A级纳税信用企业”“萍乡市工业公司纳税大户”。企业持续稳定的税收贡献,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经营企业一定要对国家有利、对企业有利、对员工有利”的核心价值观。

  “在家门口的车间上班,每月能挣3000多元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。”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悦容服饰公司员工马学梅的心声,道出了方大萍安钢铁产业帮扶的民生温度。企业秉持“授人以渔”理念,构建“产业+就业+消费”帮扶模式,在甘肃东乡和江西萍乡两地书写了精准帮扶的生动篇章。

  在甘肃东乡,作为方大集团驻地帮扶的重要力量,“十四五”期间企业累计投入4515.5万元,落地服饰加工、热电偶组装等5个产业项目,为这个曾是深度贫穷的地方的县域注入发展动能。1500余名东乡族群众实现稳定就业,员工月均收入达2600元以上。其中,企业引入服饰加工项目,邀请技术人员驻点培训,使传统技艺转化为东乡群众的增收本领;热电偶项目则通过“订单式”生产,产品直供方大集团旗下企业,形成稳定产业链。同时,企业拓展消费帮扶渠道,采购东乡棉服、腐竹等特色产品作为员工福利,既解决了产品销路难题,又让企业员工共享帮扶成果。这种“以东乡所需补企业所缺”的精准对接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帮扶闭环。

  在江西萍乡本土,方大萍安钢铁的乡村振兴实践更显“精准滴灌”。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崇源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仅2000元,“十四五”期间,企业派驻工作队驻村帮扶,帮助村里找寻发展路子、落实帮扶资金,建设屋顶光伏项目和水上营地码头。2024年,崇源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35万元,村民不仅享受光伏项目带来的“阳光收入”,还通过旅游配套服务吃上“旅游饭”,曾经的山区薄弱村变身“生态宜居示范村”。萍乡市麻山镇苏坊村、莲花县五洲村也在企业前期的有力帮扶下,通过扫帚加工、冰糖柚种植、鳗鱼养殖等特色产业走上致富之路。

  “一人在方大,全家有保障,终身都受益”——这句在方大萍安钢铁员工中流传的话语,是企业“十四五”期间民生保障工作的生动写照。五年来,企业构建覆盖员工“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孝亲”的全生命周期福利体系,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。

  翻开方大萍安钢铁的福利清单,十余项特色福利涵盖员工工作生活每个方面:医疗费用资助、免费工作餐、方威励志奖学金、方大养老金、孝敬父母金、手机话费补贴、重大节日福利等,形成了全方位保障网络。2013年以来,企业累计发放各类特色福利超9亿元,其中“十四五”期间支出占比超过60%。

  医疗费用资助堪称员工健康的“保护伞”,不仅是员工,员工及配偶、子女、父母的国家医保范围内医疗费用,经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由企业全额资助,2021年至今已累计惠及6万余人次,发放资助金3800余万元;“孝敬父母金”则企业帮员工尽孝,企业只要完成预定利润目标,在岗员工父母每月就能领取特殊的“孝心补贴”,五年间累计发放“孝敬父母金”超1.5亿元。

  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2017-2024年,方大萍安钢铁近7000名员工人均年收入已连续8年超过10万元。面对疫情冲击和行业波动,2021年至2024年,企业仍招聘高校毕业生、退伍军人、熟练工人等共计896人,2025年计划再为社会提供380余个就业岗位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1300余名退伍军人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18.24%,通过系统培训和岗位适配,成长为生产骨干。企业获评“江西省退伍军人优秀就业合作企业”,入选“2023-2024年度全国退伍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”。

  此外,企业将社会责任延伸至公益助学等领域,持续开展“金秋助学”“爱心助学”活动,为生活暂时困难员工子女、当地留守儿童与困难学子提供助学金及物资,用爱心浇灌成长希望,让共享温暖延伸至社会角落。

  “以前觉得钢厂是‘灰头土脸’,现在厂区比公园还美!”走进方大萍安钢铁打造的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,游客的感叹道出了企业“十四五”期间绿色转型的很明显的成效。五年来,企业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指引,累计投入超10亿元实施环保提标改造,让“工业绿”成为共富路上的鲜明底色。

  2024年5月,方大萍安钢铁成为江西省首个实现有组织超低排放公示的钢铁企业,标志着环保治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企业实施20余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,对炼铁高炉出铁场及矿槽除尘、轧钢加热炉、发电机组锅炉等进行提标改造;开发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,对有组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以及清洁运输等进行全天候实时智能化监控、分析与治理,确保企业多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要求。

  在追求“超低排放”的同时,企业还致力于“循环增效”,让环保投入转化为共享价值。2024年,企业自发电量首次突破10亿度,创年度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自发电率达45.43%,其中安源生产区自发电率高达58.11%。通过余热余压利用、煤气发电等技术,2021-2024年累计自发电量达24.77亿度,创效约15亿元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万吨。

  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,企业投入上亿元购置100余台新能源电动车,成为江西省首家大规模采用新能源汽车实施清洁运输的企业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万吨。同时,大力推进铁路运输集装箱化,2024年水渣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长208.6%,实现了“绿色物流”升级。

  如今,方大萍安钢铁安源生产区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,昔日的“废渣场”变身养着羊驼、矮马的生态园,累计接待游客超2.3万人次,成为当地“工业旅游+研学”的热门打卡地,让员工和市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。

  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谋划的交汇点,方大萍安钢铁的共享实践仍在持续深化。从千亿营收的经济支撑到精准帮扶的产业赋能,从全周期福利的民生保障到绿色转型的生态共享,企业用五年实践证明,制造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“发动机”,更能成为共同富裕的“助推器”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方大萍安钢铁将进一步深化共享发展理念,加快绿色低碳发展,持续助力乡村振兴,完善员工福利体系,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,让钢铁的温度持续温暖人心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钢铁力量。(李婀芬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